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诡异记载“上古真人”是人还是神?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诡异记载“上古真人”是人还是神?

《黄帝内经》是我国四大医典之一,中医里的针灸/经络/藏象等理论皆来源于此,被称为医家始祖。

但《黄帝内经》又不仅仅是中医理论那么简单,它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日常习惯,比如“阴阳五行理论”“中庸思想”“天人合一”,以及养生延年甚而希望长生不老的行为。

上古天真论

“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第一章,里面就提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寿命状况。其中黄帝说: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大意就是上古时期有真人,真人能够做到顺应天地四时,明辨阴阳,形神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真人到达这样的境界后,也就能够与天地同寿,没有终结的一天,这被称为依道而生。

这应该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了,上古天真论也成为历史人物追求长生不老的理论作证。道教吸收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浪漫情怀,继而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卸甲修真的方式,从另一方面也确实进一步发展了中医。

因此历史很多道教人物也是中医大家,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葛洪,他即是一名道士也是一名中医大师,葛洪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被列为四大天师之一。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上下篇即论神议仙,也讲医论药。我国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葛洪的《肘后方》中得到启发,进而提炼出青蒿素。

很多朋友不解,说为什么讲中医非要讲宗教信仰。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特性,中国文化本就是相互交融发展的,硬生生地割裂并不符合历史情况。

但不得不承认《黄帝内经》中说的上古真人的境界,更多的是古人浪漫情怀和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就像诗仙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形神合一

尽管《黄帝内经》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但并不影响它的伟大地位,其中的养生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上古真人的养生方式,文中的岐伯有更为详细的叙述,岐伯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从这些文字也可以看出,其实养生不是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更多的是要做到精神上行为上的恬淡自然。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值得就是效法自然,比如天黑了都知道该睡觉了,可有人偏偏要熬夜。天亮了鸡叫了该起床了,可有人偏偏要睡到午后,这就没做到法于阴阳,要和于术数就更难了。

文中岐伯也讲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今人不仅身体上不能法于天地,精神上“不知持满,务快其心”,就是不知道满足,怎么痛快怎么来。比如权钱和色,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适可而止,都是“务快其心”恨不得都是自己的。

即使没有权钱和色,你的嫉妒心,怨恨心,无明火,就像大家网上说的喷子,心里难得有平静恬淡,怎么能够做到形神合一呢?又谈何养生呢?离传说中的修真得道更是十万八千里。

病从安来?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里就可以看出生命不仅仅是并从口入,而且还能病从心生,也就是中医里讲的情志病,也就是无情伤五脏。

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为什么经常咳嗽,因为忧伤肺。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一下就高兴疯了,因为喜伤心。为什么有人会被吓死,因为恐伤肾。现代医学也证明惊吓能让肾上腺素激增,引发生命危险。

平时生活中为什么一有心事就没胃口,因为思伤脾……

今天我们就不多讲了,大家可以搜索地址“hycy2017u”或者搜索“内经修真手册”了解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CSGO指南#5】创意工坊的n张地图推荐
365直播电视版下载

【CSGO指南#5】创意工坊的n张地图推荐

📅 07-23 👁️ 6891
拍雪景,用这几个 App 让你制霸朋友圈
365直播电视版下载

拍雪景,用这几个 App 让你制霸朋友圈

📅 08-28 👁️ 303
3支亚洲球队晋级,创历史纪录!世界杯16强对阵表出炉